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等八国已展开对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技术的扩展性试验。据悉,这项技术已涵盖200种适应症,即治疗200种以往对药物无效或效果微弱的疾病,这些病症在间充质干细胞的助力下或有望得到有效疗治。
01. 呼吸系统疾病:干细胞显著提高新冠肺炎患者存活率
一项经过双盲、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收入40例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其中20例接受标准治疗同时进行间充质干细胞静脉滴注,而另外20例则接受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治疗后,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患者的存活率明显提升2.5倍,而在合并其他疾病的新冠肺炎患者中,该存活率更是增长了4.5倍。
02. 神经系统疾病:干细胞帮助13名脊髓损伤患者康复
一项已进入临床II期试验的研究对13例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进行间充质干细胞输注。值得注意的是,这13名患者脊髓损伤均较为严重,其中一名为34岁的男性,从1.5米高空坠落,导致C5脊髓损伤,卧床无法站起。
治疗6个月后,13例患者中有12例患者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且ASIA(美国脊髓损伤协会损伤量表)评分均下降。
03. 内分泌系统疾病:干细胞改善胰岛功能,治疗糖尿病及并发症
发表在《干细胞转化医学》杂志上的研究证实:间充质干细胞能够改善胰岛功能,并具有保护作用。多名长期接受常规治疗无效的2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在使用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凝胶治疗后,患者的足部溃疡几乎全部痊愈,恢复了正常行动能力,并在随访6个月内未见溃疡复发,整个治疗期间也未发生任何并发症。
04. 运动系统疾病:干细胞改善骨关节炎患者的疼痛和生活质量
全球首个单次关节内注射治疗严重骨关节炎的自体间充质干细胞药物“Jointstem”经过长达16年的研发,目前已在韩国顺利进行了3期临床试验,并递交了新药申请。该临床试验纳入24例骨关节炎患者,其中12例接受含有1亿个自体间充质干细胞的“Jointstem”药物治疗。治疗后,相较对照组,接受“Jointstem”治疗的患者在膝关节功能、疼痛和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有显著改善。
05. 免疫系统疾病:干细胞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获科技奖
南京大学鼓楼医院孙凌云教授领导的团队历经18年攻克了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难治性红斑狼疮的全球难题,使得难治性红斑狼疮的5年死亡率从45%降低至16%。更值得一提的是,该团队将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难治性红斑狼疮的研究成果推广应用到了35家省内外医疗单位。
06. 生殖系统疾病:干细胞让19位宫腔粘连女性成功受孕并分娩
早在2013年,南京大学鼓楼医院利用功能胶原支架材料结合患者自体干细胞或围产组织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开展了子宫内膜严重损伤后的功能性修复技术,并展开了子宫内膜再生的临床研究。通过该研究,已有13位重度宫腔粘连导致不孕的患者成功受孕并成功分娩,共计诞生了14位健康的“再生医学宝宝”(其中一位患者通过治疗先后两次怀孕并分娩),此外还有6位患者已经成功怀孕。同时,该重大突破已于2017年得到央广网广泛宣传报道!
07. 循环系统疾病:干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帮助患者康复
耗时5年,参照FDAII期临床研究标准,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共收集116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展开研究,治疗后再随访18个月。研究结果证实,在适当的时间窗内,联合常规临床相关治疗,经冠状动脉输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是安全且有效的。这一研究为更多临床试验奠定了基础,证实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能作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替代方法,成为治疗心脏疾病的新型干细胞疗法。
08. 消化系统疾病:王福生院士团队发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肝硬化新成果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福生领导的团队展开了一项历时75个月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共纳入219例乙肝相关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其中108例患者每隔4周额外输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共计输注3周,而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结果显示,经过干细胞输注治疗,一方面减轻了患者的肝脏炎症,另一方面改善了肝脏功能。通过Landmark分析,还发现在随访期间(从13个月至75个月),脐带干细胞治疗组的总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干细胞技术前景无限!干细胞被誉为“生命的种子”,拥有再生、替代、修复和分化能力,为人类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在创伤修复、组织再生、重大疾病和抗衰美容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间充质干细胞,它是近年来国内外干细胞治疗研究中最受关注的品种,其发展速度极为迅猛。原因在于它相较胚胎干细胞没有伦理及高致癌风险,同时具有分化形成骨、软骨、脂肪、神经、肌肉等多种组织细胞的潜能,因此正在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疾病的研究中。同时,间充质干细胞还被视为修复和再造人体受损组织或器官的理想材料。早在人们最早发现骨髓中存在间充质干细胞时,其后又在婴儿出生后的胎盘、脐带等围产组织中发现含量非常丰富,并且免疫原性很低。